c
变形缝测量规则 1.0.1 为了在建筑变形测量中贯彻执行地区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场地的沉降测量、位移测量和特殊变形测量。 1.0.3 建筑变形测量应能确切地反映建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在静荷载或动荷载及环境等因素影响下的变形程度或变形趋势。 1.0.4 建筑变形测量所用仪器设备**经检定合格。仪器设备的检定、检验及维护,应符合本规范和地区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5 建筑变形测量除使用本规范规定的各种方法外,亦可采用能满足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质量要求的其他方法。 1.0.6 建筑变形测量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地区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变形缝的术语和定义介绍 1、建筑变形缝 适应建筑物由于气温的升降、地基的沉降、地震等外界因素作用下产生变形而预留的构造缝。是种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 2、建筑变形缝装置 在变形缝设置的能满足建筑结构使用功能下列术语,又能起到装饰作用的各种装置的总称。分为伸缩缝装置、沉降缝装置、防震缝装置。 3、伸缩量 建筑变形缝装置拉伸、压缩量值的总和。并以负号(-)表示拉伸变形,以正号(+)表示压缩变形。 4、基座 固定在建筑变形缝结构两侧并与盖板连接的框架。 5、滑杆 连接变形缝装置盖板与基座的构件。 6、阻火带 双层不锈钢薄板中间填耐火纤维连续焊接组成的卷材。 变形缝分类: 1:按照使用类别:楼地面变形缝、内墙吊顶变形缝、外墙变形缝、屋面变形缝, 2:两侧结构特点:平面型、拐角型。 3:按照装置结构:金属盖板型;金属卡锁型;双列嵌平型;单列嵌平型;抗震型,承重型。 伸缩缝的设置原则: 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建筑中须设置伸缩缝的情况主要有三类: 一是建筑物长度**过一定限度; 二是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 三是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伸缩缝的较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有关结构规范。 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较大间距。 二、伸缩缝的构造: 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1、墙体伸缩缝构造: 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 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2、楼地板伸缩构造: 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卫生等使用要求。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3、屋面伸缩缝构造: 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和泛水构造。在矮墙**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